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部分重要论述有哪些方面?
答:1.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3.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要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二、双拥模范城(县、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双拥模范城(县、区)是指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密切军民关系、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军队履行新时代新阶段历史使命等双拥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并经过一定程序命名的先进典型,是所命名城(县、区)党委、政府、驻军领导机关和全体军民共同的政治荣誉。
1991年1月,民政部、总政治部首批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牌匾是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
目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和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县、区)是每隔四年创建命名一次。宜宾市自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已连续五届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四川省双拥模范城,2023年是宜宾市创建四川省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考评迎检之年,2024是宜宾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迎检之年。
三、双拥的由来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双拥是指地方开展拥军优属、军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的总称,1943年在延安兴起,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巩固人民政权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特点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富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社会政治工作。双拥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富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四、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拥军优属:指热爱人民军队,关心和支持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好军人军属的接收安置、优待抚恤、荣誉激励、权益维护等工作。
拥政爱民:指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五、军民共建的内涵是什么?
答:军民共建是军队和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简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同驻地人民群众共同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活动。
六、公民的国防义务有哪些?
答: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护国防方面国家秘密的义务; 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等。
七、国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八、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九、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具体时间在哪天?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决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十、双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广泛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拥军观念。
2.为军队选送优秀兵员,协助人民解放军建设强大的国防。
3.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帮助军队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
4.保护军事设施,尊重和爱护军队。
5.接收并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和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伤残军人、随军家属。
6.做好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和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优待工作。
7.维护军人及其家庭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军民矛盾和纠纷。
8.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9.部队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尊重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工作,维护社会秩序。
10.遵守群众纪律,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1.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
12.奋勇参加抢险救灾,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