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勇担当,稳中求进多贡献”工作基调,按照“就业优先、三线并进、全业同兴”工作思路,推动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就业创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02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比例130.96%,完成率居全省第2,比上年增加5143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80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203人。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2.6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88.08%,比上年同期增加1.04万人,增幅63.03%。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90.29%,比上年同期增加0.35万人,增幅50%。截至2023年底,宜宾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745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661人,其中已实现就业创业7154人,就业创业比例95.94%。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惠企政策,2023年全市少征收17392户单位失业保险费2.9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658.87万元,惠及企业4325户、职工17.08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各类困难群体2.85万人,安置1.11万名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15.53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7亿元,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719场,提供87.95余万个就业岗位,开展“点亮生涯·乐业宜宾”就业服务进高校等活动,提供就业指导、岗位实习,惠及在宜大学生13.8万人次。打造“蜀南竹乡人”“巡场烧烤”和“戎州家人”3个市级特色劳务品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情况
2023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5.9万人。其中,省外输出73.7万人,省内转移就业92.2万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9.07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0.05万人,减少5.48%。2023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7亿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17.6万人,有返乡创办企业1.85万个;2023年新增创业人数1.8万人。成立县级国有劳务公司12家,乡镇(街道)劳务专业合作社81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760名,建成749个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113个政企共建劳务基地,开展劳务品牌培训7387人,返乡下乡创业培训1615人。
三、社会保险
截至2023年底,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8.34万人,减少0.32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2.59万人(其中,在职职工76.01万人,离退休36.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13万人,增加2.5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7.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8万人。2023年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99.29%,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110.32%。为全市9.31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为117.05万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为39.89万名退休人员、2030名工伤保险待遇人员调整社会保险待遇;为1168名退捕渔民发放养老保险补贴。组织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公务员(参公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平稳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四、收入分配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5.1%,排全省第3位。
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24449人。全市技能人才3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全市现有技工院校2所,其中技工学校1所,技师学院1所;2023年技工院校招生人数1321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全市组织各类补贴性培训48999人次,支出培训补贴资金2118.9万元。全年招募“三支一扶”人员(含续期)290人。审核推荐8616人参加职称评审,其中高级1861人、中级3076人、初级3679人。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体206家,年服务用人单位4.02万次,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人次50.33万人次。宜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全市首批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48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园区,产值达5.24亿元。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总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
六、劳动关系
2023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依法依规检查用人单位2403户、涉及职工15.74万人次;立案查处案件10件,为78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等待遇1882.05万元;协调案件393件,涉及1382人、866.11万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4%,仲裁结案率98.15%,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受理立案344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2.05%。全市共评价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A级企业114家、B级企业145家、C级企业3家。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考评蝉联全市第一。
七、公共服务
推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健全宜宾人社微信公众号、APP、自助服务终端“三位一体”线上自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63.95万人,年度累计登录647.75万人次,APP年度累计登录46.34万人次,自助服务终端年度日均服务约2000人次。持续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全力推广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惠民惠农等领域应用。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514.8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11.24%,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62.49%。全年度发行加载“全国交通一卡通”密钥的社保卡6.4万张。全市11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开通社保卡图书免费借阅服务。全年度通过社保卡发放残联、民政、农业农村等16个部门143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31.9亿元、惠及1083.2万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